【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向乙公司购买了一辆汽车,价款18万元,该买卖合同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 A.甲公司与乙公司 B.汽车 C.18万元价款 D.买卖合同 |
【例题·单选题】张某从一家电脑专卖店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双方该买卖的法律关系中,笔记本电脑属于( )。 A.法律关系的主体 B.法律关系的客体 C.法律关系的事实 D.法律关系的内容 |
![]() |
年龄条件 | 辨认自己行为能力 | 性质 |
完全 | ≥18周岁 | 无障碍 | 成年人 |
≥16周岁,劳动收入 | 无障碍 | 未成年人 | |
限制 | 8周岁~18周岁 | —— | 未成年人 |
≥18周岁 | 不能完全辨认 | 成年人 | |
无 | <8周岁 | —— | 未成年人 |
≥18周岁 | 不能辨认 | 成年人 | |
8周岁~18周岁 | 不能辨认 | 未成年人 |
【例题·多选题】下列自然人中,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 )。 A.赵某,16周岁,在某超市上班 B.王某,15周岁,辍学在家赋闲 C.张某,20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 D.李某,10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
【例题·多选题】李某今年17周岁,先天双臂残疾,但是精神状况正常,且天生练就双脚写书法的绝活,目前在一家书法协会工作,工作稳定。关于该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李某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B.李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李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李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
客体名称 | 具体内容 |
物 |
①自然物: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等 ②人造物:建筑、机器、各类产品等 ③货币和有价证券 |
人身、人格 |
①人的整体不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②人的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为“物” |
非物质财富(精神层面) |
①知识产品: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②荣誉产品:荣誉称号、奖章、奖品等 |
行为(多选题) |
①生产经营行为; ②经济管理行为; ③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 ④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
【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关系客体范围的有( )。 A.建筑物 B.生产经营行为 C.活人的整体身体 D.奖品 |
【例题·单选题】下列法律关系客体中,属于非物质财富的是( )。 A.土地 B.实用新型 C.万科公司的上市股份 D.沼气 |
【例题·判断题】 由法律规范所确定,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产生法律后果的,称之为法律行为。( ) |
法律事件 | 法律行为 | |
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 |
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法律行为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
|
自然现象(绝对事件) | 社会现象(相对事件) | |
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生老病死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 | 革命、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虽属人的行为引起,但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
【例题·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有( )。 A.人类战争 B.签发空头支票 C.地震 D.租赁设备 |
|
【例题·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 A.台风登陆 B.人们抢购新IPHONE手机 C.运输中的货物被大水冲毁 D.租赁仓库防止货物被盗 |
分类标准 | 法律行为种类 |
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 | 合法行为 |
违法行为 | |
行为的表现形式 | 积极行为(作为) |
消极行为(不作为) | |
是否通过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行为:基于意思表示而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
非表示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 | |
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 | 单方行为(遗嘱、行政命令) |
多方行为(合同行为) | |
行为是否需要特定的形式 | 要式行为 |
非要式行为 | |
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 自主行为 |
代理行为 |
【例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单方行为的是( )。 A.订立遗嘱 B.缔结婚姻 C.签订合同 D.销售商品 |
【例题·多选题】 按照行为的表现形式,法律行为可分为( )。 A.消极行为 B.积极行为 C.代理行为 D.自主行为 |
形式 | 制定机关 | |
宪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
法律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
法规 | 行政法规 | 国务院(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
地方性法规 |
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②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③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
|
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 | |
特别行政区的法 |
①全国人大制定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②特别行政区依法制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
|
规章 | 部门规章 |
①制定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②依据: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
政府规章 |
①制定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②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
【例题·多选题】 下列规范行为中,属于法律的有( )。 A.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例题·单选题】 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国务院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 |
【例题·单选题】 下列法的形式中,效力等级最高的是( )。 A.宪法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法律 |
【例题·多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下列纠纷中,当事人不能提请经济仲裁的有( )。 A.继承纠纷 B.收养纠纷 C.行政争议 D.合同纠纷 |
比较项目 | 商事仲裁 | 劳动仲裁 |
原则 | 一裁终局原则 | 劳动诉讼的前置程序(先裁后审) |
受案范围 | 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 劳动争议 |
是否收费 | √ | × |
地域管辖 | × | 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 |
申请 | 必须有书面仲裁协议 | 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
开庭 | √ | √ |
公开 | × | √ |
回避 | √ | √ |
和解与调解 | √ | √ |
裁决生效 | 作出之日起 |
①终局裁决:作出之日起 ②非终局裁决: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 |
强制执行 | √ | √ |
项目 | 具体规定 | |
生效时间 | 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 |
独立性 |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 |
效力有异议 | 处理规则 |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
双方提起 |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 |
排除诉讼管辖权 | 可以排除 |
①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 ②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 ③结果: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 |
无法排除 |
①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 ②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 ③结果: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
【例题·单选题】 甲、乙发生合同纠纷,继而对双方事先签订的仲裁协议效力发生争议。甲提请丙仲裁委员会确认仲裁协议有效,乙提请丁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关于确定该仲裁协议效力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应由丙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决定 B.应由丁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裁定 C.应根据甲、乙提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时间先后来确定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或丁法院裁定 D.该仲裁协议自然失效 |
【例题·单选题】 甲、乙因买卖货物发生合同纠纷,甲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审理之前,乙提出双方签有仲裁协议,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该仲裁协议为有效协议。对该案件的下列处理方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仲裁协议有效,法院驳回甲的起诉 B.仲裁协议无效,法院继续审理 C.由甲、乙协商确定纠纷的解决方式 D.视为甲、乙已放弃仲裁协议,法院继续审理 |
项目 | 具体规定 |
裁决方式 |
①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②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
仲裁裁决书生效时间 | 作出之日 |
强制执行 |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法律文书 | 生效时间 |
民事调解书 | 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 |
经济仲裁裁决书 | 自“作出之日”起 |
一审判决书 | 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不上诉,一审判决生效 |
一审裁定 | 送达之日起“10日内”不上诉,一审裁定生效 |
行政复议决定书 | “一经送达” |
经济仲裁 | 民事诉讼 |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劳动仲裁 |
不实行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 |
①级别管辖 ②地域管辖(一般、特殊、专属、协议、共同) |
①条条管辖 ②条块管辖 ③自我管辖 |
①级别管辖 ②地域管辖 |
①合同履行地 ②用人单位所在地 |
项目 | 具体规定 |
合同纠纷 | 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协议管辖:被告住所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合同履行地) |
保险合同 | 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 |
票据纠纷 | 被告住所地或票据支付地 |
侵权行为 |
被告住所地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①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②因产品、服务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服务提供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均有管辖权 |
运输合同 | 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 | 被告住所地或事故发生地、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 |
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 | 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
项目 | 具体规定 |
不动产纠纷 | “不动产”所在地 |
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 | “港口”所在地 |
继承遗产纠纷 | “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 |
【例题·单选题】甲、乙因房屋权属关系发生争议,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该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是( )。 A.甲住所地人民法院 B.乙住所地人民法院 C.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 D.甲、乙协商确定的人民法院 |
【例题·多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专属管辖的有( )。 A.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 B.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 C.因侵权纠纷提起的诉讼 D.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的纠纷提起的诉讼 |
项目 | 具体规定 |
可以适用 | 主要是债权请求权 |
不能适用 |
①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②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③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④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
类型 | 期限 |
普通诉讼时效 |
①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②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
最长诉讼时效 | 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类型 | 具体规定 |
中止 |
一看期限: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 二看四种障碍: ①不可抗力 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③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④权利人被义务人或其他人控制 |
中断 |
两个提起: ①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一个同意: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
【例题·多选题】下列请求权中,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有( )。 A.请求停止侵害 B.权利人请求返还房屋 C.请求支付抚养费 D.请求支付到期货款 |
【例题·多选题】下列情形中,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发生,能够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有( )。 A.发生不可抗力 B.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C.当事人一方提起诉讼 D.权利人被义务人控制 |
比较 |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适用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 |
不适用 |
①不服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 ②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 |
①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②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③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决定; ④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具体行政行为。 |
管辖 | 被申请人 | 行政复议机关 |
条块管辖 | 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行为不服(如地税局) | 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 |
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 | ||
条条管辖 |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行为不服 | 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 |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行为不服 | 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 | |
自我管辖 | 对国务院部门(如国税总局)或省级政府的行政行为不服 | 向作出该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级政府申请 |
决定种类 | 适用情形 |
决定维持 | 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
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 “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 |
撤销、变更、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
①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②适用依据错误的; ③违反法定程序的; ④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⑤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
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
【例题·多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规定,被申请人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中,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有( )。 A.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职权的 B.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足的 C.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D.被申请人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依据错误的 |
比较项目 | 民事责任 | 行政责任 | 刑事责任 |
涉及主体 | 平等民事主体之间 | 行政机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 | 国家审判机关对犯罪人 |
形成 |
①民事违法 ②违约行为 ③不利民事法律后果 |
依照行政程序给予的制裁 | 依照刑事法律给予的制裁 |
内容 | 11项 |
①行政处罚 ②行政处分 |
①主刑 ②附加刑 |
行政处罚 | 针对外部相对人 | 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
行政处分 | 针对内部相对人 |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
【例题·多选题】下列行政责任的形式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有( )。 A.警告 B.记过 C.行政拘留 D.记大过 |
主刑 | 管制 | 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最高是3年 |
拘役 | 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是1年 | |
有期徒刑 | 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 |
无期徒刑 | —— | |
死刑 | —— | |
附加刑 |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
【例题·多选题】下列刑事责任的形式中,属于附加刑的有( )。 A.罚款 B.罚金 C.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